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的术语和定义、测算原则、测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与评价。
Title:Specific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水资源的利用状况。DB3302T 1153-202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范》为科学、准确地测算这一系数提供了依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深入解读该标准的核心内容。
首先,《规范》明确指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定义为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灌溉系统取水口处实际供水量之比。这意味着在计算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实际供给到田间的水量,还要区分哪些部分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哪些可能因蒸发、渗漏等原因流失。
其次,《规范》强调了数据采集的重要性。要求通过现场调查、测量等手段获取基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灌溉面积、渠系结构、土壤类型以及气象条件等。这些信息对于建立合理的模型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评估不同因素对灌溉效率的影响。
再者,《规范》提出了具体的测算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田块观测法,即在选定的代表性田块内设置监测点,定期记录输入和输出水量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此外,《规范》还推荐使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结果的一致性。
最后,《规范》特别强调了报告编制的要求。一份完整的测算报告应当包含项目背景、技术路线、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主要结论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图表说明。这样不仅便于使用者理解整个测算流程,也为后续改进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思路来评价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通过对上述关键条文的理解与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