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行政决策事项重大性判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判定流程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对决策事项重大性的判定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Mat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2/T 1150—2023《行政决策事项重大性判定规范》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化指导文件。这项标准为行政决策事项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拟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重大性判定。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还是公共安全等领域,只要涉及重大行政决策,都应遵循此标准来进行初步判断。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明确了若干重要的参考文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文件构成了整个判定体系的基础框架,确保了判定过程合法合规。
术语和定义
- 重大行政决策:指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作出的具有全局性影响或可能产生重大社会效应的决定。
- 重大性判定:基于特定标准,评估某一事项是否属于重大行政决策范畴的过程。
判定原则
1. 合法性原则:任何判定活动均需符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要求。
2. 公正性原则:确保所有相关方利益得到平等对待。
3. 科学性原则: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支持判定结论。
4. 效益最大化原则: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最优的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解析
# 第五条【重大性特征】
本条规定了重大行政决策通常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即可被视为“重大”:
a) 涉及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或者国防建设;
b) 可能引发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连锁反应;
c)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损害;
d) 涉及到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资源配置;
e) 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其他情形。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如果某项政策可能导致大规模森林砍伐,则根据上述条件(c),可以认定其具有重大性。
# 第六条【具体操作指南】
此条提供了具体的判定步骤:
1. 收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公众反馈等。
2. 分析评估:综合考量各项指标,确定是否存在上述第五条所列特征。
3. 形成报告:撰写详细的分析报告,并提交给上级机关审议批准。
# 第七条【例外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虽未完全满足第五条所述特征但依然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也作了说明。比如某些小型项目虽然单个来看影响不大,但如果数量众多则累积起来也可能构成重大问题。
结论
DB3302/T 1150—2023《行政决策事项重大性判定规范》不仅为我国地方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工作的开展树立了良好榜样。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避免因误判而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害社会稳定的现象发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