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成穗率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条件、鉴定方法、数据处理及结果表示。本文件适用于鲜食玉米品种的成穗率鉴定及相关研究。
Title: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Ear Formation Rate of Fresh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玉米成穗率鉴定规程》(DB2301T 152-2023)是由黑龙江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旨在规范鲜食玉米成穗率的鉴定工作。该标准适用于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栽培管理等环节中对成穗率的测定。以下是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成穗率”的概念,即在特定条件下,实际成穗数占种植总株数的比例。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确保了不同地区或单位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应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待测田块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每块地至少采集三个样点,每个样点不少于50株。采集后需及时送至实验室,在避光通风处自然晾干或采用人工干燥方式处理至适宜状态。
测定方法
成穗率的测定采用直接计数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处理好的样品按行排列整齐。
2. 对照标准图谱逐一检查每一株是否成功结穗。
3. 记录成穗株数并计算成穗率=(成穗株数/总株数)×100%。
数据记录与报告
所有实验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样品来源、采集日期、环境条件、检测结果及结论等信息。此外,还要求附上详细的原始记录表以便复查。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样品代表性;
- 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 定期校准仪器设备;
- 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操作。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鲜食玉米成穗率鉴定规程》不仅规定了具体的检测流程和技术要求,而且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