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线虫矮化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病害监测、预防措施、综合防治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线虫矮化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n Nematode Dwarfing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143-2023《玉米线虫矮化病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玉米线虫矮化病的防治技术标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玉米线虫矮化病”是指由玉米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其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叶片黄化、产量降低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防控措施
1. 农业防治
- 轮作制度:建议与非寄主作物如大豆、小麦等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线虫数量,避免连作导致的病害加重。
- 深翻土壤:在秋季或春季进行深度翻耕,将表层带虫土翻入深层,同时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物理防治
- 高温处理:对于重病田块,可采用太阳能高温闷棚的方法,将棚内温度提升至50℃以上持续7-10天,以杀灭线虫。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3. 化学防治
- 药剂选择:推荐使用阿维菌素类、噻唑膦类等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这些药剂具有良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线虫活动。
- 施药方法:在播种前或移栽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然后覆土浇水,确保药剂充分渗透到根系周围。
4. 生物防治
- 利用拮抗微生物:引入淡紫拟青霉、厚垣孢子等有益微生物,它们能产生对线虫有毒性的代谢产物,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此法绿色环保,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监测与评估
- 定期检查田间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特别是注意观察根部是否有明显的结节或肿块。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取样送检,确认是否感染了玉米根结线虫。
- 建立长期监测体系,记录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内的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显著降低玉米线虫矮化病的发生率,保障玉米生产安全稳定。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