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调查与评估、恢复技术措施、实施与管理以及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湿地植被的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tl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湿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3711/T 149-2023)是山东省日照市发布的关于湿地植被恢复的技术指导文件。该规程从湿地植被恢复的基本原则、恢复模式、植物选择、种植技术、后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为湿地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规程中明确了湿地植被恢复应遵循生态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在恢复模式上,规程推荐了自然恢复法、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法和完全人工重建法三种方式。自然恢复法适合条件较好的湿地,通过减少人为干扰实现植被自然演替;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法则是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加速植被恢复进程;完全人工重建法则适用于受损严重、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的湿地,需进行全面的人工干预。
规程对植物选择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选用本地物种,优先考虑乡土植物,确保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同时,规程提倡使用具有较强抗逆性、耐盐碱性和快速繁殖能力的植物种类。例如,在沿海滩涂湿地恢复中,可选用柽柳、芦苇等耐盐碱植物;在内陆湿地恢复中,则可选用香蒲、水葱等湿生植物。
在种植技术方面,规程详细规定了播种、扦插、移栽等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播种为例,规程建议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浸种、催芽等,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量和覆土厚度,避免过密或过稀影响幼苗生长。扦插则要求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剪取长度一般为15-20厘米,插入深度约为枝条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扦插后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后期管理是湿地植被恢复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规程指出,恢复后的湿地需要定期监测植被生长状况,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对于新植的植被,第一年内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确保土壤湿度适宜。此外,规程还强调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总之,《湿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3711/T 149-2023)为湿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指导,其核心在于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技术,并做好后期管理和保护工作,从而实现湿地植被的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