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小麦全产业链管理的技术要求、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提供小麦全产业链管理服务的组织和个人。
Title: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heat Full Industry Chain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5T 52-2024《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麦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和技术要求。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全产业链管理”等关键术语。例如,“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行为。这些定义为理解标准的整体框架提供了基础。
服务内容与要求
# 一、产前服务
1. 种质资源选择:应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这一要求确保了种子质量,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土地整理:要求土地平整、土壤肥力均衡。良好的土地准备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升播种效率。
# 二、产中服务
1. 播种技术:推荐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控制播种深度和行距。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种子用量,还能促进幼苗均匀生长。
2. 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强调根据小麦生长阶段调整施肥方案,并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 三、产后服务
1. 收获与储存:提倡机械化收割,减少损失率;同时注意保持仓库通风干燥,避免霉变。这不仅提高了收获效率,也保障了粮食安全储存。
2. 加工与销售:鼓励发展绿色加工工艺,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网络,便于农户直接对接市场。
技术支撑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各项服务内容,标准还特别提到需要构建相应的技术支持平台。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实时监控农田环境变化;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增强农民操作技能等。
总之,《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麦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力求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以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小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