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银耳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虫害识别、物理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化学防控措施及综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银耳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Tremella aurantialb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11-2022银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针对银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在“4.2 环境条件”部分,明确规定了栽培场地应选择远离污染源且通风良好的区域。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银耳生长环境的清洁与健康,减少病原菌和害虫滋生的机会。
“5.1 种子处理”强调使用无病虫害的优质种源,并建议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者利用拮抗菌株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关于“6.1 物理防治”,指出可以设置防虫网、粘虫板等设施来阻止害虫进入栽培区。同时提倡合理布局棚室结构以利于空气流通,降低湿度,从而间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在“7.1 生物农药使用原则”中提到,在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作业,但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此外,“8.1 技术培训”明确要求相关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整体防控水平。通过持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也是保障银耳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