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的环境要求、养殖设施、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滩涂池塘虾贝类生态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Shrimp and Shellfish Culture in Tidal Flat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6T 20-2022《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要求、养殖设施与设备、苗种选择与放养、生产管理、病害防治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条件要求
1. 池塘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远离工业污染源。
2. 水质应符合GB 3838中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pH值在7.8~8.6之间,盐度范围为10‰~30‰。
3. 底质应保持清洁,无明显有害物质积累,底泥厚度不超过20cm。
二、养殖设施与设备
1. 池塘面积以20亩~50亩为宜,水深控制在1.0m~1.5m之间。
2. 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设置过滤装置,防止敌害生物和杂质进入。
3. 安装增氧机,每亩配备功率不低于0.75kW的增氧机。
三、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虾种应来源于正规育苗场,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2. 放养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池塘条件确定,一般南美白对虾放养密度为4万尾/亩~6万尾/亩。
3. 贝类放养前需进行暂养驯化,确保适应养殖环境。
四、生产管理
1.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2. 合理投喂优质饲料,日投饵量占虾体重的5%~8%,分早晚两次投喂。
3. 加强日常巡塘,观察虾贝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病害防治
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消毒池塘。
2. 发生病害时,应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使用药物。
六、环境保护
1.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2.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淤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是对DB3716T 20-2022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促进滩涂池塘虾贝生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