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输供水工程运行过程中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输供水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执行。
Title:Guidelines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Transmission and Supply Projects Ope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902-2023输供水工程运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输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危险源辨识部分,标准强调要全面覆盖输供水工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提到要关注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以及泵站设备运行等关键环节。例如在水源地保护中,要求识别可能造成污染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在水质监测上,明确指出需要定期对原水和出厂水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对于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推荐采用LEC法(即可能性、暴露频率和后果严重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来说,在评估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危险发生的概率、人员接触频率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这三个维度。例如对于高风险区域,应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而对于低风险区域则可以适当放宽管理要求。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分级管控的要求。根据风险等级将危险源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级别,并分别制定不同的管控策略。比如对于重大风险源,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最后在持续改进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一旦发现新的危险因素或原有风险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辨识和评价结果,确保始终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并且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关键参数,实现智能化预警。
这些规定为输供水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