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的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Fracturing Effect of Surface Coalbed Methane We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F12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规范》(DB21/T 3899-2023)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和规范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估的技术标准。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术语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压裂效果评价”的概念,即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煤层气井在实施压裂作业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压裂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标准指出,压裂效果的评价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产量变化: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压裂前后单井的日产量、累计产气量等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压裂措施的有效程度。
- 压力恢复特征:观察压裂后地层压力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压力恢复的速度和幅度,能够反映出储层渗透性的改善情况。
- 裂缝几何形态:利用地震资料或微地震监测技术获取裂缝发育的空间分布信息,了解裂缝的长度、宽度及方位角等参数,有助于评估压裂裂缝网络的整体效能。
- 经济性分析:结合投资成本与收益情况,考量压裂工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数据采集与处理要求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标准对数据采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例如,在现场测试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压力计、流量计等仪器设备,并保证测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稳定可控。此外,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校验与清洗,去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以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
定量评价方法
标准推荐了几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如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其中,经验公式法基于大量历史案例总结得出的经验关系式,适用于快速估算压裂效果;而数值模拟法则能更深入地揭示压裂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机制,但计算复杂度较高。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算法则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在预测压裂效果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结论
综上所述,《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规范》(DB21/T 3899-2023)不仅明确了压裂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流程,而且细化了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指南,对于推动我国煤层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共同促进煤层气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