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中竣工验收模型的交付要求、内容深度、数据格式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基于CIM平台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模型的创建、交付与管理。
Title:Delivery Specification for Completion Acceptance Model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CIM) Platf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229—2023《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竣工验收模型交付规范》是广州市针对城市信息模型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数据格式与编码部分,标准要求竣工验收模型应采用行业通用的IFC标准,并且模型中的所有构件需按照GB/T 51301-2018中的分类体系进行编码。这确保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性,提高了模型的标准化程度。
其次,在模型精度方面,标准规定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模型的几何精度以及属性精度的具体要求。例如,建筑模型的轴线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mm,而设备设施的安装位置误差则控制在±10mm以内。这样的规定旨在保证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工程情况,为后续运维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再者,对于模型完整性,标准强调竣工验收模型应当涵盖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关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许可文件、施工图纸、变更记录、检测报告等内容。此外,还要求模型中包含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防通道布局等敏感区域的信息标注,以满足应急响应需求。
另外,标准特别提到模型交付时需附带详细的元数据文档,用于描述模型创建过程、数据来源及质量评估结果。这些元数据不仅有助于追溯模型生成的历史,也为后期更新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最后,在信息安全保护上,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篡改模型数据。比如,要求采用加密技术存储和传输敏感数据,定期备份重要资料,并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竣工验收模型交付规范》通过明确数据格式、提升模型精度、保障完整性、完善元数据管理以及强化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为推动广州市乃至全国范围内CIM技术的应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