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的场地要求、设施设备、苗种选择与投放、培育管理、病害防控及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actory-based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of Pinctada maxim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8/T 29-2023 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大珠母贝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中进行中间培育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的出台,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大珠母贝的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珍珠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的定义,如“工厂化养殖”、“中间培育”等。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例如,“工厂化养殖”是指利用现代设施和技术手段,在可控环境下进行的大规模水产养殖模式。这一定义强调了养殖环境的可控性以及规模化生产的特性,这对于理解整个标准的技术框架至关重要。
二、场地选择与设施建设
在场地选择方面,标准指出应优先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的地方。同时,设施建造需符合防风抗震等安全要求,并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暴雨时出现积水问题。此外,还特别提到要设置独立的饵料储存区及加工间,确保饵料的新鲜度与卫生条件。
三、苗种投放
关于苗种投放,标准建议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时间,通常春季或秋季较为适宜。投放前应对苗种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病害携带者进入养殖池。同时要求每立方米水体内的苗种密度不得超过一定数量,以保证足够的生长空间。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部分涵盖了水质监测、投喂管理等多个方面。水质监测频率至少每周一次,重点关注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水质。投喂则需遵循定时定量原则,初期可采用高蛋白饲料,随着个体增大逐渐增加植物性成分的比例。
五、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它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消毒池塘、加强巡塘观察以及建立档案记录等。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必须立即隔离并请专业人员诊断处理,不得擅自用药。
六、收获与运输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收获时间和方法。一般情况下,经过约一年半至两年的中间培育后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收获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造成损伤。运输过程中则需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并尽快送达目的地。
以上便是对《DB4408/T 29-2023 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