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非鱼咸淡水养殖的场地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罗非鱼咸淡水养殖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lapia Brackish Water Aqua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15T 31-2024罗非鱼咸淡水养殖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罗非鱼在咸淡水环境下的养殖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确保了罗非鱼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出。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在选址与池塘准备方面,标准强调了水质的重要性。要求养殖水源必须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并且池塘底部应保持平坦,便于排水和管理。此外,还建议在池塘周边设置防护网以防止敌害入侵。
其次,在苗种选择与放养环节中,明确规定了苗种来源需正规可靠,且要求对苗种进行严格检疫。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合理确定,通常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约20至30尾鱼苗。同时,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盐水浸泡等。
再者,在饲料投喂上,标准指出应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杂鱼或冰鲜鱼块。投喂量需依据天气状况、水温变化以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每天分两次投喂较为适宜。值得注意的是,饲料投放位置要固定,便于观察鱼类进食情况。
另外,关于日常管理措施,标准特别提到定期巡塘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通过观察水质颜色、透明度及鱼类活动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比如调节水质、增氧等。同时,还需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施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最后,在收获阶段,标准提出了适时捕捞的概念。当罗非鱼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开始捕捞上市,避免因过长时间饲养导致品质下降。捕捞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损伤率,确保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DB4415T 31-2024罗非鱼咸淡水养殖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对罗非鱼养殖过程进行了细致规定,不仅涵盖了基础建设到具体操作的全过程,而且贯穿了生态环保的理念。遵循该标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