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生产主体进行面源污染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Rice-shrimp Integrated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5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虾综合种养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规程》(DB3401/T 322—2023)是合肥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虾综合种养过程中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关于养殖区的选择
标准规定,稻虾综合种养区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远离工业污染源的地方。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水质清洁,减少外部污染物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例如,如果养殖区靠近化工厂或垃圾填埋场,这些地方可能排放有害物质,影响小龙虾和水稻的健康生长。
养殖管理措施
在养殖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科学投喂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小龙虾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调配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残饵沉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此外,还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如定期投放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来改善水体环境。
防治病害
对于病害防治,标准指出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建议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同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比如采用植物源农药代替化学药剂,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另外,在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时也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做好记录备案。
水质监测
为了有效监控养殖水域状况,标准明确了需要定期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例如,当水体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小龙虾摄食与代谢活动;而溶解氧不足则可能导致缺氧死亡现象发生。因此,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至关重要。
收获后的处理
最后,在收获季节结束后,标准特别提到要妥善处置废弃物。包括将剩余饲料、包装材料集中回收处理;清理池塘底部淤泥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防止成为下一轮养殖周期中的隐患来源。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实际上还包括更多细节方面的指导说明。希望上述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