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合肥市市政设施中桥隧的编码原则、方法及户外标识的设计、设置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合肥市范围内市政桥隧设施的编码管理及户外标识设置。
Title:Municipal Facility Coding and Outdoor Identification - Part 1: Bridges and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市政设施编码及户外标识 第1部分:桥隧》(DB3401/T 310.1—2023)是合肥市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桥梁和隧道的编码规则、分类方法以及户外标识的具体要求。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编码规则与分类
# 编码结构
标准指出桥梁和隧道的编码由特定的字符组成,包括城市代码、类别代码、顺序号等部分。例如,城市代码代表所在的城市,类别代码区分不同的设施类型如桥梁或隧道,而顺序号则用于唯一标识每一个具体的桥隧结构。这种编码方式便于管理和检索,确保每个桥隧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
# 分类标准
桥梁按照其功能和技术特点被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公路桥、铁路桥、人行桥等,并且还进一步细分为梁式桥、拱桥、悬索桥等子类。隧道同样依据用途划分为交通隧道、市政隧道等,并根据断面形式分类为圆形、矩形等。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根据不同类型的桥隧制定相应的维护和管理措施。
户外标识要求
# 标识设置原则
户外标识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清晰性和美观性的原则。标识的位置应当选择在视野开阔且易于观察的地方,同时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需求。标识的内容需简洁明了,包含必要的信息如名称、编号、方向指示等。
# 材质与安装
为了保证标识的耐用性和可见性,推荐使用耐候性强、反光效果好的材料制作标识牌。此外,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标识稳固可靠,避免因风力或其他外界因素导致脱落或损坏。对于特殊环境下的标识还需采取额外保护措施,比如防水、防腐蚀处理等。
结语
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编码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户外标识系统,《市政设施编码及户外标识 第1部分:桥隧》不仅提高了市政设施管理效率,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