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春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设施与设备、嫁接前准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早春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Grafting Seedling Raising of Early Spring Eggplant in Wuhan C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600-2019 早春茄子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规程》是武汉市地方标准,为早春茄子的嫁接育苗提供了规范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在“育苗设施”部分中明确规定,“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幼苗生长环境适宜,避免积水导致病害发生。同时强调“棚室结构要牢固,能防寒保温”,这主要是考虑到早春季节气温变化大,需要保证育苗期间温度稳定。
关于“砧木与接穗的选择”,标准指出“砧木应选用抗病性强、生长健壮的品种,如托鲁巴姆或赤茄”,而接穗则需选择优质高产品种。这是因为砧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嫁接后植株的整体抗性和产量表现。
“嫁接方法”章节推荐使用靠接法和插接法两种方式。“靠接法”操作时要求砧木播种时间比接穗提前7天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两者茎粗相近便于操作。而“插接法则需注意插穗切口角度保持在30度至45度之间,插入深度以刚好触及砧木髓部为宜”。
在“嫁接后的管理”中提到,“嫁接后前3天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之后逐渐降低至60%-70%”。这是由于刚嫁接的幼苗伤口尚未愈合,高湿度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愈合;随着愈合进程加快再逐步恢复正常湿度水平。
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喷洒广谱杀菌剂,并且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范围。
这些规定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早春茄子嫁接育苗的成功率,从而为后续的大田栽培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