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节水抗旱稻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节水抗旱稻的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Drought-resistant and Water-saving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1T 599-2019《节水抗旱稻栽培技术规程》是武汉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节水抗旱稻的科学种植。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节水抗旱稻品种。例如武运粳系列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性和节水性,同时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
在整地施肥环节,标准强调要深耕细耙,做到田平土细。基肥施用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化肥。具体来说,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施肥时要注意避免肥料集中施用,以免造成浪费或烧苗现象。
关于播种育秧,标准规定早稻播种期一般为3月中下旬,中稻为5月中上旬。采用湿润育秧方式,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大田需备足6-8公斤种子,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处理。播种后要保持床土湿润,及时查苗补缺。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提出要合理密植,早稻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中稻行距25厘米、穴距17厘米。移栽时要做到浅水活棵、深水促分蘖。拔节孕穗期要保持田面有浅水层,抽穗扬花期则要干湿交替灌溉。
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播种前要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生长期间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如遇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可选用三环唑、井冈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二化螟、稻飞虱等虫害,则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控。
最后在收获储存环节,标准要求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及时收割,防止过熟落粒。收获后的稻谷要及时晾晒干燥,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下才能入库储存。储存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虫害和霉变。
以上就是DB4201T 599-2019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解读,希望能帮助到从事节水抗旱稻栽培的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