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医病证信息编码的规则、结构和应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蒙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信息化系统中蒙医病证信息的管理与交换。
Title:Mongolian Medical Disease and Syndrome Information Cod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82—2023蒙医病证信息编码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为蒙医病证的信息编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项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蒙医药信息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病证编码的基本原则。病证编码应具备唯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唯一性要求每个病证都有唯一的编码,避免重复;科学性则强调编码体系要符合蒙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实用性则是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便捷性和可执行性。
其次,在病证分类方面,标准将蒙医病证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类别,并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病症。例如,在内科部分,不仅包括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赫依”引起的胃痛,还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如“协日”引发的咳嗽等。这种细致的分类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患者的病情,便于医生诊断治疗。
再者,关于编码规则,标准规定了编码结构由层次码组成,通常包括大类码、亚类码以及具体病种码三个部分。比如,“01”代表内科,“0101”可能表示消化系统相关疾病,“010101”就具体指代某一特定的消化道疾病。这样的分级编码方式使得信息更加条理清晰,有利于数据库管理和检索。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对传统蒙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病证命名上尽量保持原有术语,并给出相应的现代医学对应关系,这既保留了蒙医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方便了跨学科交流与研究。
最后,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DB15/T 3282—2023蒙医病证信息编码规范》还提出了培训机制和监督措施。通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渠道,及时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建议,不断修订完善标准内容。
总之,《DB15/T 3282—2023蒙医病证信息编码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不仅促进了蒙医病证信息管理的规范化,也为推动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