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
Title:Standard for Determina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cop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Tianji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76—2023《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标准》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明确了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原则、方法和要求,对于保障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这为相关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灌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等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管理范围”是指为保证灌区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土地及设施区域;“保护范围”则是指为防止外界因素对灌区工程造成损害而设定的特定区域。这些定义有助于各方准确理解标准内容。
3. 管理范围划定
管理范围应根据灌区工程的具体类型、规模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对于渠道工程,其管理范围通常包括渠堤内外坡脚线外一定宽度的土地;而对于泵站工程,则需考虑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占地面积。此外,还应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日常维护和紧急抢修。
4. 保护范围划定
保护范围应在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设置。具体延伸距离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易发生滑坡或洪水灾害地区,保护范围可能需要适当扩大以增强防护能力。
5. 边界标识
明确规定了管理与保护范围边界应当设立明显标志物的要求。标志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必须具备持久耐用、易于识别的特点。同时强调了定期检查维护的重要性,确保标志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6. 监督管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本辖区内灌区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实施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侵占、破坏灌区工程的行为。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大中型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标准》不仅从技术层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同时也强调了制度建设和长期管理的重要性,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