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苍术种子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北苍术种子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ichangzhu (Atractylodes chinensis)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69—2023北苍术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北苍术种子生产的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种源选择、繁殖方法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对北苍术种子生产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种源选择上,标准要求种子应来源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并且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均需达到90%以上。这确保了种苗的遗传品质,为后续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规定种子含水量不得超过12%,以保证种子活力。
关于繁殖方法,标准推荐采用种子直播的方式,在每年春季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2公斤之间,行距保持在25-30厘米。覆土厚度以1-1.5厘米为宜,这样既能保证出苗率又能避免幼苗出土困难。
在田间管理部分,标准指出要定期除草松土,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当植株长至10-15厘米高时可追施一次氮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同时强调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避免病情扩散。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采收期的选择,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保护地下根茎不受损伤,以便来年继续生长。采收后的种子要及时晾晒干燥,妥善保存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
这些规定涵盖了北苍术种子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将有助于推动北苍术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