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提高绒山羊母羊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包括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繁殖调控、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从事绒山羊养殖的生产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Cashmere Goat Ew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268—2023《提高绒山羊母羊繁殖力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措施提升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并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引进
标准指出,应优先选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且具有高繁殖潜力的优良品种。对于引进种羊,要求其健康状况良好、无遗传缺陷,并经过检疫合格。这一规定强调了品种质量对繁殖力的重要性,确保引入的个体具备良好的遗传基础和抗病能力。
二、营养供给
在营养供给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饲料配方及饲喂方式。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其中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钙磷比例保持在1.5:1至2:1之间。同时,需保证充足的维生素A、E以及微量元素硒的摄入。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母羊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特别是维生素E和硒有助于抗氧化,保护生殖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三、繁殖管理
繁殖管理部分明确了配种时间和频率的要求。母羊初次配种年龄宜控制在1.5岁左右,每年安排两次发情期配种。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建立详细的繁殖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出生日期、体重变化、历次产羔情况等信息。此举有利于追踪个体繁殖表现,为后续选育提供依据。
四、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定期开展驱虫工作,每季度至少一次,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同时,要做好疫苗接种计划,如口蹄疫灭活苗、布氏杆菌病活菌苗等常规免疫。另外,针对流产风险较高的妊娠后期,可适当补充黄体酮类药物以降低流产率。
五、环境调控
适宜的生活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标准建议圈舍内温度保持在5℃~2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0%。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避免空气污染。特别是在冬季,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防止寒冷应激影响母羊健康。
六、行为观察
日常行为观察也是提高繁殖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标准提倡密切注意母羊的精神状态、食欲变化及排泄习惯。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例如,若出现食欲减退可能预示着潜在疾病或营养缺乏问题;而频繁舔舐腹部则可能是临近分娩的表现。
综上所述,《提高绒山羊母羊繁殖力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涵盖了品种选择、营养供给、繁殖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调控以及行为观察等多个方面。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显著增强绒山羊母羊群体的整体繁殖能力,而且还能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