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兽类剥制姿态标本的制作流程、技术要求、材料选用及保存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兽类剥制姿态标本的制作及相关教学、科研和展示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nimal Specimen Preparation - Part 1: Mammal Skinning and Pose Specim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207.1-2023《动物标本制作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兽类剥制姿态标本》是一项专门针对兽类剥制姿态标本制作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确保标本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保存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兽类剥制姿态标本”是指通过对活体或死亡后的兽类进行剥皮处理,然后填充适当的材料以保持其自然姿态,并通过固定装置使其能够长期保存的一种标本形式。这一定义明确了标本的主要特征,即不仅要保留动物的外部形态,还要尽量还原其生活时的姿态。
标本制作流程
1. 采集与初步处理
- 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初步处理包括清洁皮肤表面,去除多余脂肪和血液等。
2. 剥制与测量
- 剥制时需小心操作,确保皮肤完整无损。
- 对于不同部位的测量数据记录是后续工作的重要依据。
3. 骨骼与肌肉系统重建
- 使用适当的人工材料替代原有的骨骼与肌肉组织。
- 确保每个关节活动自如且稳定。
4. 外观修饰
- 恢复毛发或羽毛的颜色及纹理。
- 调整眼睛、耳朵等细节部位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5. 固定与展示
- 将完成的标本放置于预先设计好的基座上。
- 确保整个结构牢固可靠,便于运输和展览。
技术要求
- 尺寸精度:所有尺寸误差不得超过±1%。
- 材质选择:所使用的填充物必须环保安全,不易老化变质。
- 外观质量: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瑕疵。
- 功能性测试:经过专业机构检测确认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注意事项
-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 工作者需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背景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 定期检查已制作完成的标本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以上是对DB53/T 1207.1-2023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希望本文能为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