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峡库区消落区中山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中山杉的栽培及其相关生态修复活动。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in the Drawdown Area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37-2023 三峡库区消落区中山杉栽培技术规程》是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区中山杉栽培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苗木选择。标准要求选用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山杉苗木,苗高应达到80厘米以上,地径不低于1厘米。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适应性,为后续栽培奠定基础。
其次,在整地与栽植方面,标准指出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清除杂草石块,施足基肥。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220株左右,行距4米,株距0.8米。这样的布局既能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再者,关于水肥管理。标准强调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每年春季需追施一次复合肥,秋季则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树势,提高抗逆能力。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重要环节之一。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巡查林间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扩散蔓延。
这些条文构成了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对于规范中山杉在三峡库区消落区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造林质量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