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中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Title:Construction, Acceptance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Standard for Bioretention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32-2023 生物滞留设施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标准》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生物滞留设施的建设、验收以及后期运行维护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下从标准中挑选出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条文解读
# 一、施工前准备
根据标准第5.1节的规定,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查,确保场地条件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要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土壤改良材料、植被种子等,确保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此外,还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对参与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性和安全性。
# 二、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标准第6章详细描述了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流程及其具体要求。在基础层施工时,需按照设计图纸准确开挖基槽,并进行夯实处理,确保地基稳固。填充介质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具有良好渗透性和保水性的材料,并按比例混合使用。铺设排水系统时,管道坡度不得小于0.5%,并且接口处要密封良好,防止渗漏。植被种植则需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选择耐旱、耐涝且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品种。
# 三、验收标准
关于验收部分,标准第7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验收工作应在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两方面内容。外观检查主要查看设施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有无明显的缺陷或损坏;功能测试则是通过模拟降雨等方式检测设施的实际效果,如雨水收集量、污染物去除率等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只有当上述两项均合格后,才能判定该设施验收合格。
# 四、运行维护要点
为了保证生物滞留设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标准第8章特别强调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定期清理表面杂物,保持介质层畅通无阻;适时修剪植被,避免过度生长影响排水性能;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异常现象。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维护的具体内容及时间,以便日后查阅参考。
总之,《DB32/T 4632-2023》为江苏省范围内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建造、使用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这些重要条文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