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交换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交换流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开展公共数据交换管理工作时参考使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Data Exchang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149—2023公共数据交换管理规范》是江苏省泰州市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公共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重点条款一:术语定义
标准对“公共数据”、“数据交换”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其中,“公共数据”是指由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数据资源。这一定义明确了公共数据的来源范围,有助于厘清数据权属关系。
重点条款二:数据分类分级
标准要求对公共数据按照敏感程度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无涉密信息的一般性数据;二级包含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三级涉及国家安全。这种分类方式为数据安全防护提供了依据。
重点条款三:数据交换流程
标准规定了数据交换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申请、审核批准、数据提供、使用反馈四个环节。特别强调了数据使用方需签署保密协议,并定期报告数据使用情况。这有助于保障数据使用的合法合规性。
重点条款四:安全保障措施
标准提出了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如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日志审计等。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数据泄露风险。
重点条款五:监督管理机制
标准建立了数据交换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要求定期对数据交换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这种闭环管理有助于持续提升数据交换管理水平。
以上条款构成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框架,对于推动公共数据有序高效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共同促进公共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