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防治松材线虫病打孔注药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药剂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oring and Injection to Control Pine Wood Nematode Disease DB3415T 5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5/T 57-2023《防治松材线虫病打孔注药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六安市发布的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打孔注药:使用专用设备在树干基部一定高度钻孔,通过孔洞注入药剂的一种防治方法。
解读:此定义明确了打孔注药的操作方式,强调了钻孔位置和药剂注入的重要性。
二、作业条件
1. 注射前应检查树木健康状况,确保树体完整无明显腐烂或死亡现象。
解读: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只有健康的树木才能有效吸收药剂并产生防护效果。对于已经严重受损的树木,注射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浪费资源。
三、操作步骤
1. 钻孔:选择树干基部离地面1.3米处,与主轴成45度角向上钻孔,孔深为树干直径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解读:这一规定考虑到了药剂渗透的最佳路径以及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孔径过大可能损伤木质部结构,过小则难以保证药剂扩散范围。
2. 注入:将药剂缓慢注入孔内直至溢出为止。
解读:缓慢注入可以避免药液喷溅造成浪费,同时确保药剂能够充分填充整个孔洞并与木质部紧密接触,从而提高药效。
四、后续管理
1. 注射后需定期观察树木反应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解读:注射后的跟踪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比如药剂是否被正确吸收、是否有副作用显现等,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防治效果。
五、安全环保要求
1. 使用过的废液必须妥善收集并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解读: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以上内容只是规程中的部分内容,但涵盖了从准备到实施再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