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梅施用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联合菌肥的技术要求、施用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新梅种植中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与菌肥联合施用的相关操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rop straw pulp organic liquid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microbial fertilizer in Xinmei plum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技术落地和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TSNLT 0010-2025《新梅施用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联合菌肥技术规程》作为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对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该标准与旧版相比在“联合菌肥使用方式”方面的变化,深入解读其技术要点及实际应用方法。
旧版标准中,对于联合菌肥的使用主要以“混合施用”为主,即在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中直接加入菌剂,通过搅拌后一并施入土壤。这种方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菌种存活率低、作用周期短、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高温或干旱条件下,菌群易失活,难以发挥应有的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而新版标准TSNLT 0010-2025则明确提出“分步施用”原则,即先将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施入土壤,待其充分发酵后再加入菌肥进行二次施用。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菌肥的活性和稳定性,也更符合微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两次施用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在7至15天之间,确保菌群能够有效定植并发挥作用。
从技术角度来看,分步施用的核心在于“环境适应性”。秸秆制浆有机液体肥在施入土壤后,会逐步分解产生有机质和有益代谢产物,为后续菌肥的引入创造适宜的微生态环境。此时再施加菌肥,有助于菌种快速定殖,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从而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与养分供给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农户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生长阶段灵活调整施用时间和用量。例如,在春季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两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以保证菌群的存活;而在雨季或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则可以缩短间隔,加快菌肥的释放速度。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菌肥的选择与配比问题,要求选用经过认证的高效复合菌剂,并按照推荐比例进行添加,避免因菌种不匹配或浓度过高导致的生态风险。这一变化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技术规范性和安全性的一贯重视。
综上所述,TSNLT 0010-2025在联合菌肥使用方式上的调整,不仅是技术细节的优化,更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落实。通过分步施用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有机液体肥与菌肥的协同效应,为新梅种植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施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