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活动。
Title:Evaluation of Service for Socialized Public Service Institution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B63T 221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L74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213-2023 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评价》是青海省发布的关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标准明确要求建立涵盖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服务资源、服务创新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服务能力包括专业人员素质、服务设施条件等;服务效果关注用户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服务资源涉及服务覆盖范围、资源整合能力等;服务创新则评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各维度权重分配应结合实际调整,确保科学合理。
二、服务过程规范
标准对服务机构的服务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需求调研、方案制定、实施执行、效果反馈等环节。特别强调在需求调研阶段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在方案制定时需考虑个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定期回访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三、评价方法与结果应用
本标准提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定量评价主要依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分,而定性评价则由专家评审团根据现场考察情况给出意见。评价结果将作为政府扶持资金分配、资质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且要求服务机构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整改计划,形成闭环管理。
四、特殊行业或领域服务要求
考虑到不同行业特点,《DB63T 2213-2023》还特别增加了针对特定领域的附加条款。例如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增加了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率这一考核指标;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平台,则需额外满足版权保护意识培训覆盖率等条件。
五、持续改进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长期有效的服务质量提升,标准鼓励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职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主动接受外部审计机构审查等措施。同时提倡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跟踪服务全过程,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以上就是对《DB63T 2213-2023》中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