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奶牛场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挤奶操作规范、药物使用原则及监测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奶牛场乳房炎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stitis i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DB12T 1289-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289-2023《规模奶牛场乳房炎防治技术规程》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规模奶牛场乳房炎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预防措施
- 标准要求奶牛场应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包括定期消毒和清洁牛舍环境。具体而言,牛舍地面、饮水槽及饲喂设备需每日清洗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
- 奶牛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规定指出,奶牛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合理搭配饲料成分,并确保充足的运动空间,增强其免疫力。
2. 临床检查与诊断
- 对于疑似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标准强调了详细的临床检查流程。这包括观察乳汁的颜色、气味以及是否有凝块等异常现象,同时记录奶牛的体温变化和其他全身症状。
- 使用乳汁体细胞计数仪测定乳汁中的白细胞数量,作为判断乳房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超过50万个/mL时,即可初步诊断为亚临床型乳房炎。
3. 治疗方案
- 在治疗方面,标准推荐采用抗生素疗法。根据不同的致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给药。
- 针对慢性病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结合物理疗法,比如热敷乳房区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
4. 记录与档案管理
- 要求每头奶牛都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内容涵盖出生信息、免疫接种情况、历次发病记录及治疗过程等。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追踪疾病发展规律,也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5. 人员培训
- 强调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挤奶操作技巧以及乳房炎防控知识。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规模奶牛场乳房炎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力求实现对乳房炎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保障牛奶质量和奶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