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系统功能、数据管理、运行维护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
Title:Basic Specifications for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Non-coal Mine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683—2023《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是山东省针对非煤矿山企业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标准。这项标准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对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发布等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
解读:该定义明确了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涵,即它是一个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能够全面覆盖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流程。
二、总体要求
1. 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预警安全隐患。
解读:此条强调了系统需具有即时响应能力,确保在隐患出现初期就能被察觉,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功能要求
1. 数据采集与录入:系统应支持自动或手动方式采集各类安全数据,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解读: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决策的有效性,因此本条规定了数据采集的方式以及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以保障后续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2. 风险评估:系统应提供风险评估模块,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预测潜在的风险点。
解读:风险评估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3. 应急响应: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应当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有效处置。
解读: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对于迅速控制事态发展至关重要,在突发状况下,如何高效地组织救援力量成为关键所在。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方案: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分工及时间节点等内容。
解读:良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2. 培训教育:对企业员工开展相关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解读: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因此加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五、维护管理
1. 定期检查:定期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转。
解读:任何设备都可能存在故障,定期检修可以及时排除隐患,延长使用寿命。
六、评价改进
1.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改进。
解读: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可以使系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以上就是关于DB37/T 4683—2023《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