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原则、诊断方法、预防措施、药剂选择及施用技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恶苗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Rice Seedling Blight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095-2023《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多个方面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病害监测与预警部分,标准要求种植户应定期检查田间水稻的生长状况,特别是对于幼苗期和分蘖期的观察尤为重要。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症状,如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或枯死等现象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这一步骤旨在尽早识别潜在风险,为后续处理争取时间。
其次,在农业防治措施中强调了合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水稻,可以考虑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此外,还提倡使用抗病品种,并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去除有损伤或者携带病原体的种子。
再者,化学防治是本规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在发病初期即可开始施药,常用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面临不同的耐药性问题,因此实际操作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同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及人畜安全,施药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比例配制药液。
最后,关于环境管理方面,规程提倡改善灌溉条件,确保排水良好,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加强田间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残株败叶,这些都有助于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扩散的良好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有效防控水稻恶苗病提供了全面指导。种植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规程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水稻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