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根接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洛阳市范围内牡丹根接苗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ree Peony Root-grafted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3T 158-2023《牡丹根接苗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规范牡丹根接苗生产的河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牡丹根接苗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进行了系统规定,确保了牡丹根接苗的质量与生产的一致性。
其中关键条文包括:
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牡丹根接苗”的概念,即以牡丹根段为砧木,通过嫁接方式培育出的完整植株。这一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参照。
2. 环境条件:规定了适宜的生产环境要求,如温度应控制在10℃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范围内。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牡丹根接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 材料准备:强调了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牡丹品种作为接穗,并且根段长度不得少于15厘米,直径应在1.5厘米以上。同时指出,在采集材料时需注意保护母树不受损伤。
4. 嫁接技术:详细描述了切削、绑扎等具体步骤。例如,要求使用锋利干净的刀具进行切割处理,保证接口平整;绑扎时要适度松紧适中,避免影响愈合过程。
5. 后期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频率、光照强度调整等内容。建议首次灌溉后每7天左右检查一次土壤湿度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水量;初期可适当遮荫减少直射阳光强度。
6. 质量检验:明确了成活率检测方法,即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观察其是否存活并正常生长。此外还提到外观检查项目如茎干粗细均匀度、叶片颜色正常与否等指标。
7. 包装运输:对于成品苗而言,采用透气性良好且结实耐用的容器盛装,并标注清楚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批次编号等。长途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震措施防止损坏。
8. 储存条件:短期存放可以选择阴凉通风处;长期保存则需要冷藏设施维持恒定低温状态直至使用前解冻处理。
以上内容构成了整个标准的核心框架,有助于从业者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最终产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