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粘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粘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及相关农业生产活动。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mywor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907—2023粘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粘虫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旨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对粘虫的科学防控,减少其危害,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了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防治原则:本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粘虫防治过程中,应优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同时结合物理、生物及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这一原则有助于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2. 监测预警: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田间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具体来说,当发现田间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玉米苗期,若每百株幼苗上有超过5头粘虫幼虫,则需要立即开展防治工作。
3. 农业防治:提倡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减轻粘虫发生程度。比如,实行粮经作物轮作或间作套种,避免单一作物连作。此外,还应注意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基数。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物理机械防治:鼓励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特别是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利用灯光吸引并杀死大量成虫,从而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这种方法绿色环保,无残留污染,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5. 生物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也可以喷施微生物制剂如Bt乳剂(苏云金杆菌),这种制剂对人畜安全,但对目标害虫具有较强致死作用。生物防治不仅效果持久而且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6. 化学防治:当其他防治手段无法有效控制虫害时才可考虑使用化学药剂。标准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用药时期以及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种类。例如,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若发现粘虫幼虫严重危害叶片,则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喷雾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农药之前都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施用。
以上就是对《DB14T 2907—2023粘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际生产中实现高效安全的粘虫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