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芪基质穴盘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育苗设施与设备、基质配制、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标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芪基质穴盘育苗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tragalus Propagation by Substrate Tray Seed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89—2023《黄芪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黄芪穴盘育苗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黄芪育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基质准备
标准中明确指出,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是影响育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推荐使用腐殖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基质。腐殖土提供必要的有机质,珍珠岩增加透气性和排水性,而蛭石则有助于保持水分。这种组合能够为黄芪种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部分,规程建议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来促进种子发芽。具体操作是将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约6小时,这样可以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此外,还应检查种子质量,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
播种与管理
播种时要求每穴播种一颗种子,并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播种后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标准推荐的温度范围为20-25℃,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为了防止病害发生,播种前应对穴盘进行消毒处理。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施肥则需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施加氮磷钾复合肥。同时,要密切观察苗床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出苗后的移栽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通常为3-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前要确保土壤条件符合要求,并做好定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苗根部,尽量减少损伤。
以上是对DB14/T 2889—2023《黄芪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读。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地提升黄芪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的大田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