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商品薯采收、贮运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商品薯的采收、贮藏及运输环节。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rvest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Potato Tub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878—2023 马铃薯商品薯采收、贮运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马铃薯商品薯采收与贮运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采收前准备
在采收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检查土壤湿度、温度以及病虫害情况。根据标准规定,当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且地下块茎达到成熟状态时即可开始采收。此时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之间,过湿会导致机械损伤增加,而过于干燥则可能影响品质。
二、采收时间选择
采收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避开雨天或刚下过雨后的地面湿滑时段进行作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机械损伤。通常情况下,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之前是最佳采收时间段,这样可以减少因高温引起的生理损伤。
三、采收方法要求
对于机械采收来说,必须确保设备调整到适合当前地块条件的状态,并且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人工采收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外皮破损。所有采收过程都需注意不要损伤薯块表皮,因为任何伤口都会成为微生物侵入的门户,进而导致腐烂。
四、分级标准与包装要求
马铃薯商品薯按照大小、形状、颜色等指标分为不同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应参照附录A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每批产品装箱前都要再次检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包装材料应当清洁卫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能。每个包装单位内商品薯的数量不宜过多,以便于运输过程中保持通风良好。
五、贮藏环境控制
贮藏室内的温湿度管理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商品价值。标准指出,理想的贮藏条件为温度1-3摄氏度,相对湿度85%-90%。同时还要定期检测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比如加强通风换气或者适当调节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
六、运输注意事项
在长途运输途中,除了要保证车辆干净整洁外,还需注意车厢内部的布局设计,确保货物堆放稳固不会相互挤压碰撞。此外,在装卸货时也必须小心谨慎,防止跌落摔坏等情况发生。整个运输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
以上就是对《DB14T 2878—2023 马铃薯商品薯采收、贮运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从而提升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