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紫苏带状复合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玉米·紫苏带状复合种植生产。
Title:Corn and Perilla Strip Intercropp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紫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DB5115T 119—2023)是四川省针对玉米与紫苏间作种植模式制定的技术规范。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种植前准备、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要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中,关于种植密度的规定尤为重要。规程建议玉米行距保持在60厘米左右,株距30至40厘米,每亩种植约2800至3500株;紫苏则应沿玉米行间种植,株距控制在20至30厘米,每亩种植约4000至5000株。这样的配置既能保证玉米的光照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种植紫苏,实现双丰收。
另外,肥料施用也是关键环节之一。规程强调要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吨,并配合适量磷钾肥。追肥时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分次进行,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需重点补充氮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
病虫害防控方面,规程提倡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化学防治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操作,避免过量用药造成环境污染或药害问题。
最后,在收获阶段,规程指出玉米应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采收,此时籽粒饱满且品质最佳;而紫苏则宜在开花后20天左右采摘嫩叶,以获得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通过遵循这些具体的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与紫苏带状复合种植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