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水池塘南美白对虾与梭鱼套养的技术要求,包括养殖环境、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利用盐碱水进行南美白对虾与梭鱼套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culture of Whiteleg Shrimp and Silver Pomfret in Saline-alkali Ponds (DB1309T 284-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84-2023盐碱水池塘南美白对虾套养梭鱼技术规程》是河北省沧州市发布的关于盐碱水质条件下开展南美白对虾与梭鱼混养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池塘选择与准备
1. 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米之间。
解读:这一规定基于南美白对虾和梭鱼的生长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便于管理。过大的池塘不利于日常巡查和饲料投喂,而过小则容易导致水质恶化。
二、放苗前处理
2. 放苗前7-10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
解读:生石灰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可以调节pH值,改善底质环境,为后续养殖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苗种投放
3. 南美白对虾苗种规格应达到1.2-1.5cm,梭鱼苗种规格应在5-7cm左右。
解读:不同阶段的苗种适应能力各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成活率。此规格下的苗种既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又能较快生长发育。
四、日常管理
4.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氨氮浓度控制在0.5mg/L以下,亚硝酸盐浓度不超过0.1mg/L。
解读: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害物质,超标会导致鱼类中毒甚至死亡。通过定期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换水、增氧等,可有效控制这些指标。
五、疾病防控
5. 每半月用复合碘溶液对水体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每次用量为1L/亩·m。
解读:定期消毒有助于抑制病原微生物滋生,降低疾病发生概率。但需注意不要过度消毒以免破坏有益菌群平衡。
六、收获
6. 当南美白对虾达到商品规格(一般体重20g以上)时即可开始捕捞上市;梭鱼则需观察其生长情况适时捕捞。
解读: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收获产品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还能避免因个体差异造成资源浪费。此外,梭鱼生长速度较快,适时捕捞有利于优化养殖结构并减轻池塘承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