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中畜禽养殖部分的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感知设备部署、数据采集与传输、平台建设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畜禽养殖的数字化基地建设与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Agriculture IoT Bases - Part 4: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166.4—2023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规范 第4部分:畜禽养殖》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畜禽养殖物联网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一、环境监测系统
标准指出,畜禽养殖物联网基地应配备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控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指标。例如,第4.1条要求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应在-20℃至60℃之间,精度不低于±0.5℃。这一规定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畜禽健康的问题。湿度传感器同样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并且要具备防水防尘功能,以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二、视频监控系统
第4.2条强调了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性,要求每个畜禽舍至少安装两个摄像头,分别位于入口和主要活动区域。摄像头应支持高清画质(分辨率不低于720P),并且具备夜视功能。此外,系统还应具有录像存储功能,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这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盗窃行为,还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观察畜禽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自动喂料系统
在自动喂料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根据第4.3条的规定,自动喂料机应当能够精确控制饲料投放量,误差不得超过±5%。同时,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易清洁性,避免残留物成为病原体滋生的温床。对于大型养殖场而言,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未来升级或与其他设备集成。
四、废弃物处理设施
关于废弃物处理,标准特别提到第4.4条,要求建立封闭式粪污收集系统,防止二次污染。粪污处理站需配备固液分离装置以及厌氧消化池,确保处理后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此外,固体废弃物应定期清理,并采取适当的堆肥方法进行资源化利用。
五、信息管理系统
最后,第4.5条对信息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畜禽养殖物联网基地应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支持的一体化操作。平台应支持多终端访问,包括PC端、手机APP等,方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综上所述,《DB5101T 166.4—2023》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畜禽养殖物联网基地的建设标准,涵盖了环境监测、视频监控、自动喂料、废弃物处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为推动四川乃至全国范围内智慧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