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度盐碱地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耕作、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中度盐碱地的玉米种植与管理。
Title: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rn on Moderately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816-2013《中度盐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针对山西省中度盐碱地环境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玉米产量。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耐盐碱性强、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例如晋单70号、晋单65号等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选择时需注意种子纯度和发芽率,确保不低于95%。这是因为中度盐碱地土壤盐分较高,普通品种难以正常生长,而耐盐碱品种能有效降低盐害对植株的影响。
二、整地与施肥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透气。具体操作为秋季深翻25厘米以上,并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公顷不少于30吨。春季播种前再次浅耕平整。施肥方面,以氮磷钾配合使用为原则,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施入尿素每公顷300公斤。合理的施肥结构可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板结。
三、播种技术
适宜播期为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左右,通常在4月中下旬。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穴播3粒种子。覆土厚度3-5厘米并压实。此方法可保证苗全苗壮,减少缺苗断垄现象发生。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勤查勤管,及时查苗补苗,当幼苗长至3-4叶时进行间苗定苗。拔节期至抽雄期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之间。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此外还需定期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
五、病虫害防治
规程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丝黑穗病、纹枯病等,可用种衣剂拌种预防;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等,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防治。同时提倡生物防治手段,保护天敌昆虫,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上述技术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中度盐碱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玉米稳产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