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烂场雨”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及相应的防御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种植区域的气象灾害评估与防御工作。
Title:Wheat Field Rain Disaster Grade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烂场雨是影响小麦收获的重要气象灾害,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17T 393-2024《小麦烂场雨气象灾害等级及防御技术要求》对这一灾害的分级、防御技术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下为标准中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灾害等级划分
标准将小麦烂场雨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轻度烂场雨是指降雨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降水量在15至30毫米之间;中度烂场雨指降雨持续时间在3到5天,降水量在30至50毫米之间;重度烂场雨则指降雨持续超过5天,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该分级依据科学且实用,能够帮助农户准确判断灾情严重程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防御技术要求
1.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逆性强、成熟期适中的小麦品种。例如,种植郑麦9023、周麦27等品种,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耐湿性好,在遭遇雨水天气时能有效减少损失。
2. 田间管理:在小麦灌浆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沟渠确保排水通畅。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在预计有强降水过程前做好抢收准备。
3. 收获时机把握:当小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即可开始收割作业。若遇到连阴雨天气,则需优先抢收已成熟的麦田,并尽快进行晾晒烘干处理以防止霉变。
4. 机械装备配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备联合收割机、运输车辆以及干燥设备等设施。对于大规模种植户来说还应该考虑建立临时储粮点以便存放未完全干燥的小麦。
5. 应急预案制定:每个乡镇都应建立完善的小麦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及其职责分工。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烂场雨灾害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各项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小麦烂场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