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猪场种猪质量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规模猪场种猪的质量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Breeding Pigs in Large-scale Pig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20-2023《规模猪场种猪质量评估技术规范》是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规模猪场中种猪的质量评估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评估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了种猪质量评估应包括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健康状况和遗传潜力四个方面。在生长性能方面,要求对猪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进行测量,并且需要记录详细的饲养日志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繁殖性能评估
对于繁殖性能的评估,标准特别强调了母猪的产仔数、断奶窝重以及仔猪成活率等关键指标。同时指出,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采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来测定这些参数,比如使用电子秤精确称量仔猪体重,并且要保证称量环境的一致性。
健康状况检查
健康状况是衡量种猪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标准规定了必要的体检项目,如体温检测、血液学检查等,并建议定期进行驱虫处理。此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免疫档案,及时更新每头猪只的疫苗接种情况。
遗传潜力评价
遗传潜力直接关系到后代的质量,因此标准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它提倡通过系谱分析来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并鼓励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对于计划留作种用的个体,则需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评估,以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数据管理与档案建设
为了保障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追溯性,标准还提出了加强数据管理和档案建设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所有相关的原始记录都要妥善保存至少三年以上,以便日后查阅或复核。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
总之,《规模猪场种猪质量评估技术规范》为我国规模化养殖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各项规定,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种猪群体的整体素质,还能促进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