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足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加工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足冬菜的生产和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azu Winter Vegetabl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503-2023《大足冬菜生产技术规程》是重庆市大足区为规范冬菜种植而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要求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如“渝冬菜1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大足地区气候独特,需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才能保证产量和品质。
二、播种育苗
规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方式。每亩用种量约500克。强调要施足底肥,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防治病虫害。这个时间安排考虑了大足地区的气候特点,既能让幼苗安全越冬,又不影响次年收获。
三、田间管理
规程指出要合理密植,一般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生长期要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采收
规定在次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采收,这时冬菜达到最佳风味。采收时要保留3-5片功能叶,避免损伤根系。这一规定有利于冬菜的后期贮藏和加工利用。
五、病虫害防治
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特别强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六、质量要求
成品冬菜应色泽鲜绿,无病虫害斑点,无机械损伤。水分含量控制在80%-85%之间,干物质含量不低于15%。这一质量标准为大足冬菜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以上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对冬菜种植户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大足冬菜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