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传承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推广。
Tit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kills of Wuyi Ro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流程复杂且讲究,对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DB35/T 2157-2023《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地方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鲜叶采摘
标准中明确指出,鲜叶的采摘时间应在每年春分至立夏期间,并强调要选择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进行采摘。这一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 天气因素:晴天有利于保持茶叶的新鲜度,避免雨水导致的品质下降。
- 光照条件:此时间段内的阳光充足但不过于强烈,有助于茶树积累更多的有效成分。
- 采摘经验:长期实践证明,这段时间内采摘的茶叶最适宜后续加工。
二、萎凋工序
萎凋是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要求萎凋温度控制在25℃~30℃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具体操作如下:
- 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席或透气性良好的容器上,厚度不超过5cm;
- 定期翻动鲜叶以促进水分蒸发均匀;
- 当叶片失去原重约15%-20%时即可停止萎凋。
通过合理调控环境参数与翻动频率,可以有效提升萎凋效果,为后续做青奠定良好基础。
三、做青技术
做青是决定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关键步骤。标准特别提到以下几点:
- 初次摇青后需静置6小时左右,第二次则缩短至4小时;
- 每次摇青力度适中,既要保证充分接触又能防止破损;
- 观察叶缘是否出现“绿叶红镶边”现象来判断发酵程度。
这些细节处理能够确保茶叶内部物质转化均衡,形成特有的岩韵特征。
四、杀青与揉捻
杀青阶段采用高温快速杀青的方法,使酶活性迅速丧失,从而终止氧化作用。随后立即转入揉捻程序,目的是塑造条索紧结形态并释放细胞汁液。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时间和压力,以免影响成品外观及内在品质。
五、烘焙工艺
最后一步烘焙对于稳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根据标准规定,初烘温度设定为80℃~100℃,持续时间约1小时;复焙时降低至70℃~80℃,延长至2小时以上直至含水量降至5%以下。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并调整火候,防止出现焦糊等问题。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不仅涵盖了完整的生产流程,还对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制作出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经典武夷岩茶。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