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农业
  • DB35T 2157-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DB35T 2157-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茶叶加工福建文化
    18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3.17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术语和定义、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传承保护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推广。
    Tit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Skills of Wuyi Ro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 封面预览

    DB35T 2157-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 拓展解读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流程复杂且讲究,对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DB35/T 2157-2023《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地方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鲜叶采摘

    标准中明确指出,鲜叶的采摘时间应在每年春分至立夏期间,并强调要选择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进行采摘。这一规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 天气因素:晴天有利于保持茶叶的新鲜度,避免雨水导致的品质下降。

    - 光照条件:此时间段内的阳光充足但不过于强烈,有助于茶树积累更多的有效成分。

    - 采摘经验:长期实践证明,这段时间内采摘的茶叶最适宜后续加工。

    二、萎凋工序

    萎凋是武夷岩茶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要求萎凋温度控制在25℃~30℃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之间。具体操作如下:

    - 将鲜叶均匀摊放在竹席或透气性良好的容器上,厚度不超过5cm;

    - 定期翻动鲜叶以促进水分蒸发均匀;

    - 当叶片失去原重约15%-20%时即可停止萎凋。

    通过合理调控环境参数与翻动频率,可以有效提升萎凋效果,为后续做青奠定良好基础。

    三、做青技术

    做青是决定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关键步骤。标准特别提到以下几点:

    - 初次摇青后需静置6小时左右,第二次则缩短至4小时;

    - 每次摇青力度适中,既要保证充分接触又能防止破损;

    - 观察叶缘是否出现“绿叶红镶边”现象来判断发酵程度。

    这些细节处理能够确保茶叶内部物质转化均衡,形成特有的岩韵特征。

    四、杀青与揉捻

    杀青阶段采用高温快速杀青的方法,使酶活性迅速丧失,从而终止氧化作用。随后立即转入揉捻程序,目的是塑造条索紧结形态并释放细胞汁液。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时间和压力,以免影响成品外观及内在品质。

    五、烘焙工艺

    最后一步烘焙对于稳定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根据标准规定,初烘温度设定为80℃~100℃,持续时间约1小时;复焙时降低至70℃~80℃,延长至2小时以上直至含水量降至5%以下。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并调整火候,防止出现焦糊等问题。

    综上所述,《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不仅涵盖了完整的生产流程,还对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制作出口感醇厚、香气浓郁的经典武夷岩茶。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504T 008-2023 河长制公示牌管理要求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