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在盐碱地环境中采用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梨小食心虫的监测和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eromone Trap Control of Oriental Fruit Moth in Saline-Alkali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705T 21-2023盐碱地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盐碱地环境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而制定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为科学合理地开展梨小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信息素诱芯的选择和使用。标准中明确指出,诱芯应选用经过验证有效的性信息素,并且要求诱芯的有效成分含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诱芯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只有确保诱芯的质量可靠,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在田间设置诱捕器时,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布局要求。建议每公顷设置不少于5个诱捕器,并且要均匀分布于整个种植区域。同时强调了诱捕器的高度应该保持在离地面约1.5米的位置。这样的布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整个地块内的虫害发生情况,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
再者,对于诱捕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定期检查诱捕器并记录被捕获的成虫数量,通常建议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当发现连续两周内单个诱捕器日均捕获量超过阈值(具体数值由当地植保部门确定)时,应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防治手段。这一规定旨在通过及时的数据反馈来指导防控决策,避免延误最佳防治时机。
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不同类型的梨树品种可能存在的差异性反应,鼓励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以优化防控策略。例如某些早熟品种由于果实成熟期较短,可能需要更早开始监控工作;而晚熟品种则可以适当延后一些时间点进行干预等。
最后,在整个防控过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但不限于防治效果评价、环境影响考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内容。这一步骤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问题处理积累宝贵资料。
总之,《DB 3705T 21-2023盐碱地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诱捕防控技术规程》从诱芯选用到田间管理再到后期评估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详尽指导,这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果农朋友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