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低效用地的认定原则、技术要求、评价方法及工作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认定与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Urban Inefficient Land 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3T 2023《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技术规范》是山东省临沂市发布的关于城镇低效用地认定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适用于城镇范围内低效用地的调查、认定和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了低效用地的概念。根据标准规定,低效用地是指城镇内部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产出效益差的土地。这类土地通常存在空闲、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例如,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用地就属于典型的低效用地。
其次,在低效用地的认定程序上,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步骤要求。首先是现场踏勘核实,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疑似低效用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其次是数据比对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与现有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低效用地的标准。最后是专家评审确认,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初步认定结果进行审议,确保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具体的认定指标方面,标准设置了多项量化指标。比如,对于工业用地,其容积率低于0.6或者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低于每平方米500元人民币的,可以认定为低效用地。而对于商业服务业用地,则要求单位面积年税收贡献低于每平方米200元人民币。这些量化指标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动态监测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城镇低效用地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实时掌握土地使用状况的变化。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增的低效用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整治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总之,《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技术规范》为城镇低效用地的管理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对低效用地的科学认定和有效治理,能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