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木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培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及产品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黑木耳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uricularia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3T 279-2023《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是山东省临沂市地方标准,对规范黑木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临沂市范围内黑木耳的露地栽培。其中,“黑木耳”指银耳目木耳科的毛木耳或黑木耳。“菌包”指含有培养基质并接种了黑木耳菌种的栽培袋。
二、栽培环境要求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方。土壤pH值以6.5-7.5为宜。周边环境需无工业污染源,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规定。
三、栽培基质配制
栽培基质由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组成。具体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棉籽壳20%,石灰粉1%,石膏1%。所有原料需新鲜无霉变,木屑粒径不超过2cm。
四、灭菌与接种
常压蒸汽灭菌要求温度达到100℃后保持8-10小时。冷却至30℃以下方可接种,接种室空气洁净度需达到10万级标准。
五、出耳管理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按“井”字形排列于出耳架上。控制温度15-25℃,湿度85%-95%,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六、采收标准
耳片充分展开、边缘稍卷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保留耳根,避免损伤子实体。同一栽培周期可采收2-3潮耳。
七、病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制剂防治。如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清除污染菌袋,并用75%酒精擦拭周围环境。
八、产品分级
黑木耳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特级要求干品耳大肉厚、无杂质,一级和二级依次降低要求。
九、包装运输
包装材料应清洁干燥,不得使用受污染材料。运输过程中注意防雨防晒,避免剧烈震动。
十、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菌种来源、栽培日期、管理措施、采收记录等内容,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正确执行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黑木耳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