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施设备、亲蟹选择与培育、育苗技术、病害防控及苗种质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为了规范其生态育苗技术,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248-2023《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技术规范》于2023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从亲本选择、育苗设施、育苗管理等方面对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规定,为提升蟹苗质量和生态养殖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标准中,以下几项内容尤为重要:
一、亲本选择
标准明确要求亲蟹应来源于无污染水域,且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繁殖能力。具体来说,雌蟹体重应在150克以上,雄蟹体重在200克以上。亲蟹需具备体色鲜艳、肢体完整、无病无伤的特点。此外,亲蟹来源地的水质需符合GB 3838的规定,确保亲本健康无污染。
二、育苗设施
育苗池面积以600至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控制在1.2至1.5米之间。池底需平整并铺设泥沙,坡比保持在1:(2-3)。育苗池进排水系统要独立设置,配备过滤装置以防止外源污染。同时,池塘需配备增氧设备,确保水体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
三、育苗管理
育苗期间要严格控制水温,最佳范围为18至25℃。饵料投喂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幼蟹培育阶段,每日投喂两次,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一次。饵料主要为新鲜鱼糜、螺蛳肉等高蛋白饲料,并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水质管理方面,每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左右,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四、病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育苗池进行消毒处理。发现病蟹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在日常管理中,可通过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方式提高幼蟹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概率。
五、苗种验收
出池苗种规格整齐,个体差异不超过10%。每尾苗种重量不得低于0.2克,附肢齐全,活力旺盛。苗种包装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充氧充足,温度适宜,防止机械损伤。
六、环境保护
育苗活动不得造成周边环境破坏,废弃物须集中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提倡采用循环水养殖模式,节约水资源,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综上所述,DB32/T 1248-2023标准从多个维度对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促进优质蟹苗生产,为中华绒螯蟹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