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鉴别诊断和处置原则及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涉及输血操作、监测和处理的相关医务人员。
Title:Guidelines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Non-infectious Transfusion Re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鉴别和处置指南》(DB32/T 4623-2023)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的鉴别与处理。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指出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由免疫学或非免疫学机制引起的不良反应。这一定义强调了时间范围和反应原因,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是否属于该范畴。
鉴别流程
标准建议首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并记录输血开始至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如果患者在输血期间或结束后不久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高度怀疑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具体鉴别步骤如下:
1. 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抗组胺药物。
2. 溶血反应:特征为腰背部剧烈疼痛、酱油色尿液。需紧急停血,同时进行血液交叉配型检查。
3. 循环超负荷:常见于老年患者或心脏功能不全者,表现为呼吸急促、颈静脉怒张。应暂停输血,使用利尿剂。
4.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以低氧血症、双侧肺浸润为主,通常发生在输血后6小时内。应立即停止输血,提供氧气支持。
处置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处置措施:
- 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肌注肾上腺素0.3-0.5mg,必要时重复给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 溶血反应:停止输血后,立即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同时进行尿液碱化治疗,防止肾衰竭。
- 循环超负荷:减少输血速度或暂停输血,应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 TRALI:停止输血,保持气道通畅,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注意事项
标准还特别强调,在处理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时,必须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输血过程及反应表现,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此外,所有医护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确保能够及时识别和妥善处理此类反应。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急性非感染性输血反应鉴别和处置指南》(DB32/T 4623-2023)为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