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供血过程中血液检测风险控制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供血机构及相关单位在血液检测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
Title:Risk Management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Process - Part 5: Blood Testing Risk Contro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622.5-2023《采供血过程风险管理 第5部分:血液检测风险控制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血液检测环节中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检测环境管理
该条款强调了检测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实验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并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此外,还需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风险区域如核酸扩增区,必须采取有效的物理隔离措施,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感染。
5.2 标本接收与处理
在标本接收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接收人员需核对标本标识是否完整准确,检查标本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记录原因。标本处理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耗材以减少污染风险。
5.3 检测试剂管理
试剂管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本标准规定,所有试剂都必须从正规渠道采购,并保存相关资质证明文件。试剂储存需按照说明书要求执行,定期检查有效期,过期或变质试剂不得使用。同时,每次使用前应对试剂性能进行验证,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5.4 设备校准与维护
用于血液检测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校准且在校准有效期内使用。设备维护计划应当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修等内容,一旦发现故障立即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验证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此外,还应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
5.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检测流程之中。实验室需制定详细的内部质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等设置。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外部质控活动并与同行机构交换意见。当出现失控情况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介绍,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贯彻实施,以保障血液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