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鱼轮作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田间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鱼类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开展稻鱼轮作综合种养的生产与管理。
Title:Rice-Fish Rotational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鱼轮作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DB5328T 29-2023》是一项云南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鱼轮作模式下的综合种养技术。这项标准对于提高稻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规划
标准要求稻鱼轮作的稻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的区域。稻田的排灌系统需完善,能够保证稻谷和鱼类生长的需求。具体来说,稻田的坡度不宜超过5度,土壤类型以壤土或粘壤土为佳。此外,稻田周围应当设置防逃设施,如围网等,防止鱼类逃脱。
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强调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以及生态承载力来挑选适合的水稻和鱼类品种。例如,推荐使用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水稻品种,同时选择生长周期适中、经济价值高的鱼类种类。这样的组合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还能有效降低病害风险。
种养密度
合理的种养密度是实现稻鱼共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规定每亩稻田投放鱼苗的数量不得超过200尾,并且要确保稻株间距足够大,以便于鱼类活动。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环境。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定期监测水质指标的要求,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浓度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另外,还需定期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及时修补破损部分。在病虫害防治上,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原则,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收获与储藏
关于收获时间的选择,标准建议根据水稻成熟度及市场需求灵活决定。收获后的稻谷应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而捕捞上来的鱼则需要立即送往市场销售或者加工处理,以保持其新鲜度。此外,所有用于储存产品的容器都必须干净卫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就是对《稻鱼轮作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DB5328T 29-2023》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农户更好地开展稻鱼轮作生产活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